打造广东高速公路品牌

行 业 资 讯

加速促进我省高速公路事业的发展和振兴广东经济服务

会员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行业资讯- 行业动态

第二届山区高速公路改扩建技术交流会暨汕梅高速绿色生态建设现场会

发布时间: 2025-09-16

来源:行业动态

“第二届山区高速公路改扩建技术交流会暨汕梅高速绿色生态建设现场会”将于9月18—20日在广东省梅州市召开。目前会议火热报名中,今天为大家奉上考察安排以及最新会议议程,精彩内容不容错过。

 

时间:

2025年9月18日至20日(18日报到,19日会议,20日考察)

地点:

梅州迎宾大酒店(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彬芳大道南88号)

联系人:

张天涯 18911302221 

庄    丽 15611381297

 

扫码下载会议通知及报名回执表

 

 

 
 
 
 
 
 
 
 
 
 
 
 
 
 
 
 
 
 
 
 
 
 
 
 
 
 
 
 
 
 
 
 
 
 
 
 
 
 
 
 
 
 
 
 

 

考察安排

 
 
 
 
 
 
 
 
 
 
 
 
 
 
 
 
 
 
 
 
 
 
 
 
 
 
 
 
 
 
 
 
 
 
 
 
 
 
 
 
 
 
 
 

 

08:30  出发

从梅州迎宾大酒店前往考察点A

 

09:10 - 09:40

考察点A:水车服务区现场观摩点

 

10:10 - 10:40

考察点B:K108-K109边坡观摩点

 

11:20 - 11:50

参观点C:K70交通导改观摩点

 

考察结束抵达“丰顺宝丰温泉酒店”午餐后:

一部分人员直接前往潮汕机场;

一部分人员返回会议酒店。

 

考察点A:水车服务区

 
 
 
 
 
 
 
 
 
 
 
 
 
 
 
 
 
 
 
 
 
 
 
 
 
 
 
 
 
 
 
 
 
 
 
 
 
 
 
 
 
 
 
 

 

汕梅高速固废再生技术创新与实践

 

      S19梅汕高速路段产生的弃土量约70余万立方米,旧混凝土破除及铣刨料约3万立方米。项目在水车互通连接线的路面底基层和下基层采用了土凝岩结构,上基层使用固废加工碎石拌合的水稳层,沥青面层则应用热再生混合料,实现了全断面固废利用结构层。其中,土凝岩技术、国产厂拌热再生一体化拌合设备在广东省高速公路建设中属首次应用。

 

      土凝岩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材料,其原料以固体废弃物为主,核心在于岩化土技术,有效实现了固废资源的再利用。项目在水车互通连接线铺设了土凝岩稳定材料试验段,原材料采用土凝岩、弃土及固废加工石料,满足路面稳定层的各项技术要求。

 

      本项目通过对既有路面PG82改性沥青GAC-20沥青混凝土进行现场铣刨回收,精细加工出0~7mm、7~13mm、13~25mm三档高品质RAP料,并综合应用直投高模量改性、低温拌和等技术,在水车互通连接线共摊铺9处试验段,取得阶段性成果,再生料利用率提升至60%。

 

轩坑河大桥T梁旋转顶升施工-改扩建中既有桥梁“原梁再生”

 

      轩坑河旧桥为6×30m预应力混凝土T梁结构,本次扩建采用两侧拼宽方案。原设计中,左幅旧桥梁板及右幅1号孔梁板予以利用,而右幅2~6号孔梁板因超高调整需更换,涉及约2568吨梁板的拆除与重装,存在工期长、固体废弃物多等问题。项目团队创新提出“单跨整体顶升旋转利用”方案,对既有梁板进行“原地手术”后继续使用。具体实施中,右幅1~2号孔进行整体顶升,右幅3~6号孔采用顶升旋转方式进行调坡施工。该工艺为广东省改扩建桥梁工程中首次应用。

 

 

 

水车服务区异形屋顶钢结构数字化建造

 

      水车服务区钢结构安装工程总量约1060吨,呈对称布局,主钢梁最大跨度达20.47米。本创新技术核心在于构建BIM大模型应用—数据可视化—安装应用的闭环系统。通过模型开展碰撞实验,在关键受力构件布设振弦式应变传感器,实时监测施工应力变化。同时,建立激光测控网,运用激光追踪仪实时监测构件吊装位置,结合BIM模型动态调整吊装轨迹。

 

      该技术应用使钢结构拼装准确率达到99%,焊缝一次合格率达98%,预埋件与锚栓定位误差控制在±2mm以内。项目正逐步从传统人工安装向智能化、数字化施工转型。

 

图片

水车服务区主楼效果图

 

 

 

考察点B:K108改扩建路段

 
 
 
 
 
 
 
 
 
 
 
 
 
 
 
 
 
 
 
 
 
 
 
 
 
 
 
 
 
 
 
 
 
 
 
 
 
 
 
 
 
 
 
 

 

山区高速公路改扩建“编辫子路段”:精细化交通组织与生态集约型路线优化

 

      K108+000至K112+550段为典型的“编辫子路段”,新老道路多处交叉衔接,施工组织复杂。该段采用四车道改八车道的整体扩容方案,通过新建伯公亭大桥、杉山下大桥及双溪大桥全幅结构,全面提升通行能力。

 

      施工采取分阶段交通导改策略:首先利用原双向四车道保障通行,同步推进右幅新建路基与桥梁施工;待右幅新建四车道具备通车条件后,实施首次交通导改,将其作为临时双向四车道通道,随后拆除老旧桥梁,开展左幅扩建作业。该模式有效实现了“边通车、边施工”,显著提高了山区高速改扩建期间的交通安全与通行效率。

 

 
 

 

 

 

废弃混凝土再生技术与绿色实践

 

      该路段共拆除混凝土路面1.03万立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1.59万立方米、桥梁混凝土1.55万立方米,预计可生产再生料2.08万立方米。根据规范要求及试验结果,再生料用于水泥稳定类材料时,高速公路基层中最大掺量可达50%,底基层中可达80%,主要用于路面垫层和基层施工。

 

 

 

图片

固废物利用于水稳基层

 

考察点C:K70改扩建路段

 
 
 
 
 
 
 
 
 
 
 
 
 
 
 
 
 
 
 
 
 
 
 
 
 
 
 
 
 
 
 
 
 
 
 
 
 
 
 
 
 
 
 
 

 

钢混叠合梁步履式顶推施工与桥面负弯矩区UHPC现浇技术

 

     北河大桥扩建采用分离新建方式,保留原桥作为左幅,新建右幅桥梁。新建右幅北河大桥全长605米,桥面宽20.5米,设计为6联24跨,其中跨越榕江北河段为(39+60+51)米三跨连续钢混叠合梁,采用“槽型钢箱梁+预制混凝土桥面板”组合结构,并通过顶推法施工,是汕梅高速改扩建全线跨度最大的钢箱梁。

 

     为消除连续组合梁负弯矩区混凝土开裂风险,简化施工流程,适应结构装配化和桥梁工业化的需求,并提升结构耐久性,项目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为基础的新型水泥基复合材料,提出适用于装配式中小跨径钢板组合梁负弯矩区的UHPC现浇施工技术方案,该方案具备优异的抗裂与耐久性能。

 

图片

北河大桥航拍图

 

汕梅高速改扩建交通导改实践

 

      交通导改是汕梅高速改扩建施工中确保安全与行车秩序的关键环节。本考察点系统展示了交通导改的全过程,介绍一套“方案先行、宣传充分、实施有序、监控全程”的标准化交通导改体系,为高速公路改扩建条件下的交通组织管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茅以升交通工程技术与工法创新大赛金奖——高墩大跨径盖梁支架附着式牛腿支撑系统技术

 

      该技术是专为跨越石油和天然气管线设计的非落地式高墩大跨度盖梁支撑系统,具有结构巧妙、受力明确、轻便稳定等特点。系统具备强大的跨越能力、较高的作业效率和较低的安全风险,同时显著减少材料用量,成功解决了传统支撑系统在复杂地形和特殊环境下的应用局限。在汕梅高速改扩建竹子沥1号大桥3、4号墩高墩盖梁施工中成功应用,展现出良好的适应性与扩展性。此项技术荣获本届茅以升交通工程技术与工法创新大赛金奖。

 

 
 
 

 

最新会议议程出炉

 
 
 
 
 
 
 
 
 
 
 
 
 
 
 
 
 
 
 
 
 
 
 
 
 
 
 
 
 
 
 
 
 
 
 
 
 
 
 
 
 
 
 
 
内容来源:茅以升科教基金会道路交通委员会